煤炭行业:短期上涨动力有限 重点关注政策导向
这种应当之义是由客观事实而定,亦可以说由认知之知识而定,亦可以说是义者宜也之义,例如冬天宜于裘,夏天宜于葛,凡此皆无道德的意义。
然而孔子一生尽力修德,汲汲以求却未能为世所用的遭际却正好说明德福之不一,从而促使儒家后学重新思考天命、定位天人关系,儒家传统的天命观也由此迎来新的挑战。(《墨子·非儒下》)这种命定论的主张将使人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而否定主张努力,过于抬高天命对人事的涵摄将使得人的独立意志与存在意义受到遮蔽乃至湮没,是以孔子着力倡言人的能动作用。
而孔子一生的境遇正是促使这种改变发生的契机,也是儒家两种天命观分化的分水崖。但不管如何,天的主宰性及其至上权威性不容置疑。《穷达以时》强调天人之分:天有天常,人有人伦,天人各有职分。上博简《孔子诗论》第25简有孔子论《有兔》曰:《有兔》不逢时(22),则孔子藉此诗感叹生不逢时也。孔子拘于匡时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又言:若圣与仁,则吾岂敢。(17)关于德命观与时命观各自的发展渊源,可详见拙文:《论先秦儒家心性论发展的天命线索》,《云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船山尤其关注心的先天判断能力,经因此具有了动态的实践意义。
从船山对《礼记》相关章句的解读来看,尽管行为主体的社会关系不同、所置身于其中的环境相异,但经权的实践智慧都可以指导具体情境中行为的选择并协调行为的进行。(33)陈来:《论儒家的实践智慧》,《哲学研究》2014年第8期,第36页。⑧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文物出版社,1991,第109页。权则指道德原则在具体现实场景中运用的合宜性。
对于丧礼中某些细节的解释,船山说:贵者得尽其哀则极于毁,拜起之际非扶不能,贱者不容已于躬亲,以慎终为重,则节哀自勉,不敢过毁以废事也。(16)经关涉应当做,权对应如何做,两者分别指向实践过程中对原则的引用和情境的分析。
(17)杨国荣:《论实践智慧》,《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第12页。船山对此是认可的,他说:夫礼,经也。礼之轻重,视主体之身份地位及境遇而节制、权变。因此,船山认为嫂溺之时就不是应该遵守礼节的时候,此时的权变并不损礼。
王夫之认为,后人对礼的各种意见,皆因眼界狭隘、境界低下而难以体会礼的真谛。程颐指出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张栻也认为,权者,所以权其变,而求合夫经也。因此,只论经是不能应对曲折多变的实务的,经疏纬密,行权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孔子有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事实上,很多事情都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将普遍原则与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41)(42)(43)王夫之:《船山全书》第4册,第1558页。
可与立者,笃志固执而不变也。之后,程颐提出权只是经的命题,朱熹肯定经权有别,并将经、权统一于道之下,王阳明将权看作人在具体境遇中对良知或天理的体认能力。
杨国荣认为,按其本义,哲学层面的智慧,本身要求具体地落实于人的实践。但与阳明强调心之灵明对理的优先性不同,船山让兼具动静两层含义的经在实际的权衡实践中循环生成。在君死国亡的危急关头就是行权的情境要求。在对《礼记》中所托孔子之言勿轻议礼一句的注解中,船山说:诚不至,德不盛,道不凝,徒测义理以议损益之文,必无当也。丧服的制定要依据四时变化,但丧服所内含的恩、理、节、权四个方面却是不变的。既反经矣,尚何道之合乎?⑩虽然宋儒对汉儒的批评中有一定的误读,但反经说权的确有将两者对立起来,导致离经离道,行权沦为权术的危险。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与思辨相关的理论理性,关注的是人正确认识世界的方式与途径。
此由‘共学‘适道进于‘立‘权而言,则就心德学问言之。注释: ①杨国荣:《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第271页。
本文认为,船山的经兼具动静两层涵义,权则是在具体的权衡实践中循环而生成。内容提要:经权关系为历代中国思想家所重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船山对此亦多有探讨。
船山亦认为:恩、理、节、权,人心之固然,情之正也,亦相济以制礼,互用而咸宜也。通过对船山经权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管窥中国哲学实践智慧的特质。朱熹则认为,若说权自权,经自经,不相干涉,固不可。权的引申义为权力、权势,后又演变为权宜与权变。
③经的本意是指纺织品的纵线,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所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欲知中庸,无如权,须是时而为中。
权度之运用所体现出的实践智慧,融合了德性与能力,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具体化,既表现为一种明觉的意识,又包含着行动机能。这一经权在实践中交互影响并动态生成的观点,与他性日生日成理随势变的思路保持了内在一致。
礼定而理得,可以达情。(31)(32)王夫之:《船山全书》第4册,第131页。
阳明则持相反的看法:圣人气象自是圣人的,我从何处识认?若不就自己良知上真切体认,如以无星之称而权轻重,未开之镜而照妍媸,真所谓以小人之腹而度君子之心矣。(30)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孟子·尽心下》),能达到化之境界者可谓圣人。能行仁义之道者,或时未必能立德立功。其经权观中的实践智慧,不仅表现在具有动态意义的经是在具体的权衡实践中循环并生成的,也体现在他对与权相关的中道与权度等观念的理解上。
对于嫂溺援之案例的解释,船山说: 夫礼定于道之贞一,而权因于事之轻重。《礼记》对制定礼的原则有许多解释和说明,认为因天时、地财、鬼神、人心等各方面的不同可对具体的礼有不同的解释,船山对之进行了详细注释。
无论权取权衡还是权变之义,经所具有的价值性质,都为权所采取的方法与手段规定了方向。故礼缘人情而宰制,行焉所以达乎万世。
船山对经权有如下辨析: 如以经纶之经言之,则非权不足以经,而经外亦无权也。(40)王夫之:《船山全书》第8册,第459页。
最新留言